中譯本序

他的家庭是英國最顯赫的名門望族之一;他是英國安妮女王時代的名將馬爾巴羅公爵一世的嫡派子孫。他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勳爵是馬爾巴羅公爵七世之子,曾任財政大臣和下院保守黨領袖。他的母親珍妮‧傑羅姆是美國金融家列昂納德‧傑羅姆之女,性格開朗,善於交際。這樣的家庭背景為他日後走上政壇準備了有利的條件,他那一半美國血統促使他終生致力於加強兩大英語民族的團結。

邱吉爾幼年時代並沒有從他那熱衷功名、忙於社交的父母那裡得到多少照料,但慈愛的保姆愛維莉絲特太太卻讓他充分享受到人間的溫情。七歲時,他住進聖喬治寄宿學校。他十分淘氣,常受老師的責打,是出名的「難管教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並不好,尤其是拉丁文。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小喜歡用一套玩具士兵玩調兵遣將的遊戲,以及他特別愛好歷史、地理這兩門功課。

在每年僅有一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中,邱吉爾佔有特殊的地位,瑞典文學院院士S‧齊凡爾茨在頒獎詞中說:「一項文學獎本來意在把榮譽給予作者,然而這一次卻相反,是作者給了這項文學獎以榮譽。」我們認為,這樣的評價既是崇高的,又是中肯的。

正如瑞典文學院院士G‧利列斯特蘭德在頒獎儀式上對代表邱吉爾前來領獎的邱吉爾夫人所說的:「在黑暗的年代裡,他的言語以及與之相應的行動喚起了世界各地千百萬人們心中的信念和希望。」該院士還借用邱吉爾著作中的一句話來描述邱吉爾本人:「在人類衝突的領域裡,以前還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如此眾多的人都應該深深地感激一個人。」

瑞典文學院於一九五三年作出一項很不尋常的決定:把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國在任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爵士。儘管邱吉爾著作等身,早年確實發表過長篇小說,但是,瑞典文學院授獎給他絕不是基於純文學的理由,而是為了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不朽功勳。授獎時間的選擇也很耐人尋味,因為那一年邱吉爾恰好完成這部卷帙浩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早在邱吉爾擔任戰時內閣首腦以前,他就是一位活躍在英國政壇上的重要人物,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作家、演說家和政治家;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說,邱吉爾戰前的全部歷史只是為他在戰時取得輝煌業績做準備而已。

一八九五年古巴獨立戰爭爆友,邱吉爾利用假期訪問古巴,隨西班牙殖民軍的一支分遣隊深入原始叢林作戰。回國後,他寫的戰地報導在英國《每日記事報》上發表。一八九六年,邱吉爾隨團調往印度,駐紮在班加羅爾,他暇時刻苦自學以彌補以前所受教育的不足。他最感興趣的書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以及歷代政治史。第二年,他以《加爾各達先驅報》記者身份參與鎮壓北部山區遊牧部落起義的軍事行動。

翌年,二十六歲的邱吉爾就當選為下院議員,從此步入政界。

溫斯頓‧邱吉爾爵士(Churchill,Sir Winston,一八七四—一九六五)於一八七四年十一月三十日生於英格蘭牛津郡布倫海姆宮。

中國社會科學院 薛鴻時

邱吉爾的名字是與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的鬥爭及勝利緊密相連的。戰前,他就以其遠見卓識無情揭露希特勒的種種陰謀詭計,強烈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在他擔任戰時內閣首相兼國防大臣期間(一九四○—一九四五),尤其是在英國單獨作戰的危急關頭,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領導英國頂住了納粹德國的狂轟濫炸,挫敗了德軍入侵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當希特勒背信棄義,突然襲擊與德國訂有友好條約的蘇聯時,邱吉爾當天就發表廣播演說,全力支持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他是英、美與蘇聯結成偉大同盟的主要設計師;邱吉爾當時已年屆古稀,仍以鋼鐵般的決心、不知疲倦的精神日理萬機,親自部署從歐洲、地中海到北非、中東、遠東等廣闊戰場上的大小戰役,他甚至還深入地研究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種種技術的細節,為戰勝法西斯貢獻出全部力量和智慧。他冒著德國飛機、潛艇截擊的巨大風險,頻頻在英、美、蘇聯之間奔波,協調盟國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分歧;他魁梧的身影時常出現在戰壕裡、彈坑邊,以剛毅不屈的神情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象徵最後勝利的「V」字手勢;他經常發表激動人心的廣播演說,鼓舞人們的鬥志,決心把戰爭進行到底,一定要迫使德、意、日侵略者「無條件投降」。

邱吉爾的一些作為曾遭到非議,如一九一五年,他積極主張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結果失利,被免去海軍大臣職務,改任沒有實權的不管部大臣。一九一七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勝利以後,邱吉爾積

邱吉爾最初與他父親一樣,是以保守黨政治家的身份進入下院的,但是,邱吉爾對英國的內外政策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他一貫觀點鮮明,直言不諱。為了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意見,他不惜退黨、轉黨;後來當了大臣,還曾因與主政者意見不一而不惜下台。一九○五年初,他因主張自由貿易而離開保守黨,五月正式轉入自由黨,與自由黨領袖勞合‧喬治關係密切。同年十二月自由黨政府成立,邱吉爾被任命為殖民地事務部次官,這是他擔任的第一個高級政府職務。他在自由黨內活動了二十年之久,一九二四年,他又因與自由黨領導人發生意見分歧而退黨,並以「獨立的反社會主義者」和「憲政主義者」的身份參加選舉。第二年,他又回到保守黨內,在以後四十年中再也沒有轉過黨。

(本章未完)

一八九九年,邱吉爾在南非的經歷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矚目的名人。那年十月,他辭去軍職,以《晨郵報》記者身份赴南非報導布爾戰爭【1】。他乘坐的一列軍車遭到伏擊,他挺身而出指揮作戰,使其他人得以乘機車逃走,但他自己卻當了俘虜。後來,他奇蹟般地從俘虜營中隻身翻牆逃出,在當地唯一一家英國人開的煤礦的井下躲避了好幾天。在這期間,英國報紙早就報導了他的事跡,人們都在關心他的命運。因此,當他於十二月安全到達英屬領土德班時,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邱吉爾十三歲時進哈羅公學,但入學考試時拉丁文交了白卷。兩年後轉入軍事專修班,這個班被功課好的同學們嘲諷為「笨蛋們的樂園」。十八歲時,他投考英國皇家軍校(桑赫斯特軍校的前身),考了三次才勉強被錄取,但因分數不高,只能進騎兵專業。父親寫信罵他「丟人現眼」,但他並不氣餒,回信表示他會以實際行動來回答父親的責難。二十一歲時,他從軍校畢業。這幾年他刻苦努力,學業大進,在一百三十名學生中,他的成績已升至第二十名。畢業後他就被分配到第四驃騎兵團任中尉。同一年,倫道夫勳爵和愛維莉絲特太太都病逝了。

一八九八年,邱吉爾被調往埃及,親身參加了鎮壓蘇丹起義的恩圖曼戰役。他的印度戰地報導文集《馬拉次德野戰部隊記實》出版,受到輿論界的注意;翌年,他的蘇丹戰地報導文集《河上的戰爭》以出色的描寫技巧贏得了評論界高度的讚揚。

【1】布爾戰爭:一八九九—一九○二年,英國對南非布爾人的戰爭。布爾人是荷蘭在南非移民的後裔,曾建立三個奴役黑人的國家——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及納塔爾共和國。戰爭曠日持久,布爾人戰敗後還對英軍展開游擊活動。直至一九一○年,他們控制的地區才正式並入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從邱吉爾一九○八年出任商務大臣到他出任首相之前,共擔任過九種大臣職務(依次為:商務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不管部大臣、軍需大臣、陸軍大臣、空軍大臣、殖民地事務大臣和財政大臣),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幹得有聲有色,頗有建樹。如:在商務大臣任上完成八小時工作制的立法,設立勞資協商會和勞動交易所,以解決失業問題。在海軍大臣任上加速海軍建設。在軍需大臣任上,積極推動研製新式武器——坦克,這一切都為協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勝德國做出了貢獻。

一九○○年,他又出了兩本通訊文集:《從倫敦到萊迪史密斯》和《伊恩‧漢密爾頓的進軍》。同年,他的長篇小說《薩伏羅拉》也出了單行本。這是邱吉爾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寫的是一個虛構的國家「勞拉尼亞」內戰中的故事。男主人公薩伏羅拉是一位青年政治家,他英勇機智,博學多才,能言善辯,具有一切令人羨慕的優秀品質。他憎惡暴政,決心推翻軍事獨裁統治。軍事獨裁者派自己美麗的妻子露西爾去探聽薩伏羅拉的密謀,但是,她卻轉而同情他的事業並且愛上了他。書中的戰爭場面非常生動,起義者經過激烈的巷戰終於佔領了獨裁者的官邸。薩伏羅拉這一人物形象身上顯然寄託著邱吉爾本人的理想和追求。從薩伏羅拉的老保姆貝蒂妮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愛維莉絲特太太的影子。小說出版後頗受好評,然而一心從政的作者卻無意於繼續在純文學領域裡耕耘,從此,他的寫作才華便體現在數量巨大、氣勢恢宏的演說、政論、歷史和傳記著作中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