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本跋

2015年5月30日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刚刚展开,对西方汉学界的了解程度远不如现在详悉。当时考虑到《撒马尔罕的金桃》这个书名对中国读者来说相当陌生,遵从出版方的建议,将原书名改译成了比较直白的《唐代的外来文明》。二十多年来,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原作者及其著作也更多地被大陆学术界了解和接受。作者另一部著作《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的汉译者程章灿先生在“代译序”中指出,作者对作品的命名,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即以一个富有形象性的词语为正题,再加上一个说明性或限制性的副标题。如《珠崖:早期的海南岛》(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0)、《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3)、《步虚:唐代对星空的探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7)《时间之海上的幻境:曹唐的道教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5)等都是如此。为保留原作者的命名风格,这次将书名改译作《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1963年,《撒马尔罕的金桃》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到1997年,英文平装本印刷了11次,精装本印刷了8次,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汉译本199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第二版。这次再版,除了改正错字、全面核校史料外,还做了两项技术处理,一是将原来附在书后的注释改成了页下注,再就是重新编制了汉文索引,希望这些工作能为汉文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汉译第三版的最大改动,是将《唐代的外来文明》直译成了《撒马尔罕的金桃》,作者名也由谢弗改作薛爱华。

从前大陆学术界对作者汉文名字也不甚了了。如《美国学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译作“肖孚”,也有更多学者译作“舍费尔”或是“谢弗”;直至晚近出版的《北美中国学》(中华书局,2010),也译作“爱德华·谢弗”。早年港台学者多将作者的名字译作“薛爱华”,周法高先生在《汉学论集》(台北正中书局,1972)附录“西人原名汉译对照表”中,更明确地将本书作者“薛爱华”标作“西人本人所使用的汉字译名”。汉译本初版面世后,不时会有朋友提及作者本人有汉名的事,但为了避免读者将新旧版误作两个作者,同时我也没有找到作者本人使用“薛爱华”这个汉名的确切根据,所以在汉译本第二版中对作者姓名一仍旧译,没有做改动。鉴于三联书店在译介作者其他著作时,采用了“薛爱华”这个名字,为防止使用不同的名字在读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这次新版对作者名也改从“薛爱华”。

吴玉贵

加载中…